苹果不至于吧。
01
双11果然是大日子,能吃的瓜特别多。但这个瓜确实有点猛了,超出了斯基预期。
啥瓜呢?据说苹果中国区在双十一这个节骨眼上,下令所有授权经销商一律不准碰线上。
甚至连“一件达”“小时达” 这种即时零售都一刀切禁了。

这个瓜传得有鼻子有眼的,连“一经发现会怎样”的剧情都有。
如果发现授权经销商线上卖货或跨区窜货,直接取消授权,销毁库存的钱还得自己掏!
有商家说连小区门口的夫妻店卖都要被查。
说实话,这个剧情要往别的品牌上套,斯基还是相信的。但主角换成了苹果,斯基多少觉得不适应。
这样的剧情,与苹果这个国际大牌的身份放在一起看,过于格格不入。
虽然看上去是一个严肃消息、正经新闻。
但谁家大牌能跟小区门口的夫妻店过不去?
不过最近苹果事儿确实多,有些网友在苹果官网购买新机并参与以旧换新活动时,竟然被苹果“0元购”了。
原来旧手机预估抵扣2900元,最终实返——
0元。
0元。

这还不是最糟糕的,最郁闷的是寄过去的旧手机被扣留了。

这个事儿应该是真的,因为有媒体跟苹果官方技术人员求证了,对方说:
若检测发现旧手机有第三方维修痕迹,网上评估价与实际价可能存在差异,甚至为0元。
若检测发现旧手机有第三方维修痕迹,网上评估价与实际价可能存在差异,甚至为0元。
对方还说:
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苹果不会提供检测证据,而且不会归还原手机。
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苹果不会提供检测证据,而且不会归还原手机。

02
不过现在苹果在咱们这儿的地位,确实没有以前那么稳了。
2025财年第4财季,苹果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3.6%,也成为全球唯一业绩下滑的市场。

想当年,苹果在咱们这儿受追捧的程度绝对是现象级的。
2010年,乔布斯发布iPhone 4。
当时iPhone在内地的上市时间比美国和中国香港都晚几个月,这就给了黄牛们挣钱的机会。
那时候,杭州百脑汇有一位会玩的摊主连夜飞到深圳,组织人手到香港扫货,再包货车运到杭州。
这样的黄牛卖一部手机,他能挣1000多块,而七八个平方的摊位一天零卖就能卖出五六十部iPhone。
到了2018年,这个百脑汇摊主已经开始不囤iPhone,因为前两年囤货的他已经开始出现亏损了。
倒是电商平台们接过了黄牛的棒,开始卖iPhone。
只是黄牛是把价格加上去,电商是把价格打下来。
哪一种模式更受果粉的欢迎,是显而易见的。
以前买苹果,大伙儿都想抢头筹;电商们开始卖苹果之后,大伙儿已经达成了默契:
先等一等,平台会把价格打下来。
先等一等,平台会把价格打下来。
03
其实大伙儿一开始也没那么信任平台,一边觉得平台价格是真香,一边怀疑平台是不是真货。
哪怕,平台加大剂量一台补贴1000块,大伙儿也还是犹犹豫豫。
但总有勇夫会为了省下1000块去冒这个险,他们成为了平台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。
发现螃蟹不是“洗澡”的螃蟹,而是真的阳澄湖大闸蟹。
然后,在这批勇士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在线上买iPhone。
这个趋势一旦形成,要扭转是很难了。
事实上,真的不是只有库克在乎大伙儿从线上买苹果,很多线下门店就特别在乎这一点。
因为,网购是真能抢他家生意啊。
斯基就认识一家手机店的老板,人家时不时发一条朋友圈,想告诉咱:
网购的手机不靠谱。
网购的手机不靠谱。
人家给的理由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:
资本跟你不沾亲带故的,凭啥帮你把价格打下来?
资本跟你不沾亲带故的,凭啥帮你把价格打下来?
不过,在打价格这块,斯基还是选择相信资本。

